106-2課程計畫
課程 QR code
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計畫
一、課程資料
年制
|
£二技 R四技
|
科別
|
R護理系
|
||
年級及班級
|
四技四年級
|
科目屬性
|
R必修 £選修
|
||
科目名稱
|
實證護理(Evidence-based Nursing)
|
||||
學分數
|
2
|
每週授課時數
|
Friday,
2 hours
|
||
授課教師
|
陳芷如 cjchen@nutc.edu.tw
|
課程QR CODE
|
![]() |
||
先修課程
|
已修畢基礎醫學綜論、研究概論、生物統計、身體評估暨實驗、教學原理、成人護理學等課程。
|
||||
課程介紹
|
傳統的臨床實務中,護理人員憑藉教科書、職場中學長姐及專家的教導,以經驗解決臨床問題,以自己所認為的"對的答案"為處置的依歸。現今醫療科技快速的進步、知識快速的累積,傳統解決問題的方法已不符合目前的醫療環境。教導此時所認為的"正確知識"可能會因時間或科技的進步而變成"不當的措施",因此本課程期待能讓學生學會"如何釣魚的技巧"- 釣出適當正確的知識以能面對未來快速變遷的知識洪流。
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了解如何應用「以理論為起源、研究為基礎的資訊來做為臨床護理決策之基礎,並考慮個案的需求與喜好」,換言之,就是協助學生具備實證能力,具備「定義臨床問題」、「搜尋科學研究證據」、「評讀/評悉」、「將證據應用於病人臨床照護」的能力。課程包括介紹實證的進行步驟、搜尋實證資料、各類型的研究證據、評讀方法,並將實證的步驟分成不同的作業,藉由六項作業指導學生"實際"操練實證的各步驟。 |
||||
教學目標與八大核心素養之連結
|
具體目標包括有:
1. 學生能將臨床經驗問題轉化為實證問題 (Ⅲ、IV、V) 2. 學生能搜尋各式研究證據 (IV、VIII) 3. 學生能評讀/評析質、量性文獻 (I、Ⅲ、IV、VIII) 4. 學生能將評讀的資料整理吸收,整理出適用於臨床照護的處置 (I、Ⅲ、IV、VI、VIII)
註:Ⅰ一般臨床護理技能;Ⅱ基礎生物醫學科學;Ⅲ溝通與合作;Ⅳ批判性思考;Ⅴ關愛;Ⅵ倫理素養;Ⅶ克盡職責;Ⅷ終身學習。
|
||||
評量方式
|
1.
HW 1-6: 20%
2.
繳交Final報告,需投稿至雜誌或參加比賽(需有證明): 50%
3.
學習評估 (期初和期末,進行問卷填寫或文稿寫作(可自由擇一)):
20%
4.
課堂活動參與: 10%
|
||||
參考資料
|
(請遵守「智慧財產權」觀念,不得非法影印)
穆佩芬 (2018). 實證護理. 台北: 新文京。
盧美秀、周幸生、蔣立琦、周繡玲、陳淑賢、陳可欣、陳杰峰、李雅玲 (2016). 實證護理的臨床應用. 台北: 五南。
簡莉盈、劉影梅 (2012). 實證護理學導論. 台北: 華杏。
Cullum, N., et al. (2008).
Evidence-based nursing: An introduction. Malden, MA: Blackwell.
DiCenso,
A., Guyatt, G., & Ciliska, D. (2005). Evidence-based nursing: A
guide to clinical practice. St. Louis, MO: Elsevier Mosby.
|
||||
二、課程進度表
週
|
date
|
主題
|
授課方式
|
作業
|
附註
|
|
1
|
3/2
|
課程簡介 & 課前評值
|
講授
|
分組
|
含投稿範例介紹
|
|
3/6
(補17週)
|
實證護理的簡介
|
講授、
辯論賽
|
Ch1 (p.3-19)
|
|||
2
|
3/9
|
PICOT介紹與練習
|
講授、實作、
討論
|
繳交各組依所提供之案例,形成臨床問題之PICOT (HW1)
|
Ch2 (p.23-32)
|
|
3/13
(補18週)
|
PICOT問題確認與深化
|
深化實作練習
|
繳交每位同學提出之臨床問題(HW2)
|
Ch3
|
||
3
|
3/16
|
實證資料庫的介紹
|
講授(含練習上機)
|
|||
4
|
3/23
|
搜尋實證資料
|
實作(實際上機)
|
繳交個人搜尋問題&搜尋過程紀錄(HW3)
|
Ch4
|
|
5
|
3/30
|
證據等級介紹
|
講授、課間提問
|
Ch5
|
||
6
|
國定假日Off
|
Ch6
|
||||
7
|
4/13
|
量性研究證據評析介紹
|
講授、課間提問
|
|||
8
|
4/20
|
導讀量性研究證據評析(RCT類研究)
|
講授、課間提問
|
Article:
McMurdo,
M. E. T., Sugden, J., Argo, I., & Boyle, P. (2010). Do pedometers
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in sedentary older women? A randomized control
trial. Journal of American Geriatrics
Society, 58, 2099-2106.或
簡珮君、楊誠嘉、高美玲、劉介宇、李慈音(2015).延遲斷臍對新生兒黃疸與產時出血的影響-臨床隨機實驗. 護理雜誌,62(4),41-53。
|
||
9
|
4/27
|
RCT證據評析練習
|
實作討論
|
自行尋找一篇RCT文章((與各組組別PICO問題可結合),依作業格式項目進行評析(繳交HW4)
|
Ch6
|
|
10
|
5/4
|
導讀量性研究證據評析(Meta analysis類研究)
|
講授
|
林淑卿、林佳樺、游金靖(2017).使用Chlorhexidine擦澡對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之統合分析.護理雜誌,64(4),71-78。
|
||
11
|
5/11
|
Meta
analysis類證據評析練習
|
實作討論
|
自行尋找一篇Meta類文章(與各組組別PICO問題可結合,繳交HW5)
|
||
12
|
5/18
|
實例示範
|
講授示範
|
|||
13
|
5/25
|
小組實作
|
討論&實作
|
討論FINAL
|
||
14
|
6/1
|
成果分享
|
討論&報告
|
1-4組,每組報告15分
|
||
15
|
6/8
|
成果分享
|
討論
|
5-8組,每組報告15分
|
||
16
|
6/15
|
期末反思及評值
|
繳交期末書面報告
|
|||
17
|
6/22
|
(已補)
|
||||
18
|
6/28
|
(已補)
|
HW1:請寫出所給予情境的PICOT(小組作業):
成員姓名(座號):
Patient/Problem (您要討論的對象及問題)
Intervention (您要進行的檢查或治療)
Comparison (另一種可行的檢查或治療)
Outcome (可以量化比較的結果)
Time (時間範圍)
HW2:觀察紀錄已有之實證問題題目(個人作業)
(註1)共需參考來自三處: 臺灣實證護理學會http://www.tebna.org.tw/實證競賽優勝第一至五屆、2.彰基護理部成果發表、3.期刊雜誌。並請註明出處。
實證問題(註1)
|
P
|
I
|
C
|
O
|
出處(網址或雜誌卷期)
|
|
1.
|
||||||
2.
|
||||||
3.
|
||||||
4.
|
||||||
5.
|
||||||
6.
|
||||||
7.
|
||||||
8.
|
||||||
9.
|
||||||
10.
|
||||||
自己發想之實證問題
|
P
|
I
|
C
|
O
|
||
11.
|
||||||
12.
|
HW3:文獻搜尋記錄(小組作業) 成員姓名(座號):
一、
實證問題:
二、
文獻搜尋(Searching)
1. 選擇關鍵字(可使用MeSH Term等方式輔助)
我們所有已考慮及選擇的關鍵字是(請分別依P、I、C、O部分寫出):
P
|
I
|
C
|
O
|
|
關鍵字(中文)
|
||||
(英文)
|
||||
同義字(中文)
|
||||
(英文)
|
2. 運用資料庫
我們有哪些資料庫可以選擇:
我們用了哪些資料庫:
3. Refine(增加或篩選得到的搜尋結果、運用Limit等)
我們是否需要進行refine:
我們用了哪些Refine的方法:
4. 搜尋結果…請依APA 6th寫出。
HW4 RCT文獻評析 (小組作業) 成員姓名(座號):
學習目標:
1. 分析文章中的臨床問題的patient(P)、intervention(I)、comparison (C)、outcome(O)
2. 學習如何分析RCT/non-RCT的有效性
3. 了解RCT/non-RCT性質文章結果呈現的方式,包括dichotomous,
continuous data。
4. 了解RCT/non-RCT性質文章結果重要指標的計算方式,包括RR,OR,RRR,ARR,NNT。
5. 了解如何評估應用文章結果要注意的事項。
Part I- 隨機對照試驗RCT
Directness(直接性)
您的情境或臨床問題為: 問題的PICO
Patient (P)
Intervention (I)
Comparison (C)
Outcome(O)
本文的內容是否直接且正確解答您的問題? 文章當中的PICO
(包括正確的PICO)
Patient (P)
Intervention (I)
Comparison (C)
Outcome(O)
Validity(有效性) (或以JADAD等其他量表表示)
請根據本文研究設計判斷回答以下問題
(是/否/不知)
|
偏差的危險性
(高/低/不確定)
|
1. 病人(受試者)是否隨機分配至治療/介入各組?
|
|
2. 分配的過程是否保密?
|
|
3. 一開始各組條件是否相同?
|
|
4. 試驗進行當中,受試者(病人)是否不知道誰是實驗組?
|
|
5. 試驗進行當中,照顧人員是否不知道誰是實驗組?
|
|
6. 試驗進行當中,結果評估者是否不知道誰是實驗組?
|
|
7. 一開始隨機分配後的參與者(病人)是否都被納入分析?
|
|
8. 參與者(病人)追蹤率是否夠高?
|
Result結果的重要性
1. 哪項治療/介入(結果為類別變項(dichotomous
outcomes))? 其效果有多大?
Intervention
|
Control
|
|||
Event
|
Total
|
Event
|
Total
|
|
n=
|
N=
|
n=
|
N=
|
|
Risk of event
|
Ri=n/N
|
Rc=n/N
|
||
Odds of event
|
Oi=n/(N-n)
|
Oc=n/(N-n)
|
ARR: absolute
risk reduction, NNT=number needed to treat, RRR: relative risk reduction
2.哪項治療/介入(結果為連續性變項(continuous data))? 其效果有多大?
Intervention
|
Control
|
||||
Mean
|
SD
|
Total
|
Mean
|
SD
|
Total
|
Mi=
|
Mc=
|
Rx effect
|
formula
|
estimate
|
Mean difference
|
Mi-Mc
|
3.治療/介入的效果有多精準? 請描述結果的95%信賴區間及他們統計上的意義。
Applicability應用性
1.有沒有任何生物或醫學上的因素會影響本文結果應用在您的病人/族群身上? (例如: 性別、種族、年齡、病人的合併症等等)
2. 有沒有任何社會或經濟上的因素,會影響本文結果應用在您病人/族群身上的效果?
3.
請您評估在您的病人/族群身上,可能的治療/介入效果如何?
HW5 SR文獻評析(小組作業)
一、實證問題的吻合性
您的情境或臨床問題為: 問題的PICO
Patient (P)
Intervention (I)
Comparison (C)
Outcome(O)
本文的內容是否直接且正確解答您的問題? 文章當中的PICO
(包括正確的PICO)
Patient (P)
Intervention (I)
Comparison (C)
Outcome(O)
二、本SR是否沒有遺漏重要的及相關的研究?
三、選擇文章的納入標準是否合適?
四、所納入研究的有效性是否足以回答此類問題?
五、各研究間的結論是否相近? (是否有顯著差異、探討異質性)
六、研究結果為何? (森林圖的結果?)
Final
成果報告 (小組作業)
延續一整學期您們這組所分析的PICOT問題,依照上課(第1週)所舉的實例之格式,寫出下列部分。請以已投稿的檔案作為繳交的期末報告,並請附上投稿證明。參考格式如下。
前言,含文獻查證(即背景知識)
方法 (含納入及排除文獻條件、文獻搜尋策略、研究品質評析方法)
結果 (含研究對象與各篇文獻品質、介入措施、研究工具與研究結果)
討論(含研究方法品質、研究之照護成效、樣本數或測量偏差、不同族群應用)
結論
參考資料
留言
張貼留言